欢迎来到全国企业资质等级公示网官方网站
   

企业资质等级公示网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 grade publicity network

 “睦邻+互助”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2-01-06 | 1855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文章摘要

   

睦邻+互助”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

 “睦邻+互助”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

 

  “从全市层面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无论是设施建设还是服务提供,较中心城区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短板。”朱勤皓说。2017年下半年起,市民政局联手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系统性调研,去年6月出台《上海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聚焦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服务水平提升、政策支持保障,推进上海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

 

  位于松江区、占地1600平方米的“幸福老人村”,是由社会公益人士开办的、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式养老的一种探索。这也是松江区开办的第一个长者照护之家。经过适老化改造后,“幸福老人村”成为集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助浴点、老年人日间照料点、老年助餐点、乡村老年大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2016年2月正式试运营以来,每个月都有志愿者来此开展“微孝项目”,身体硬朗的老人自愿参与其中。

 

  在奉贤区,则出现了农村宅基睦邻的“四堂间”养老模式。它由政府出资,将村民宅基地原汁原味地转变为睦邻“四堂间”,即吃饭的饭堂、聊天的客堂、学习的学堂、议事的厅堂,将独居、孤寡老人等聚集在一起聊天、娱乐,还组织专人做饭,收费低廉;对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派志愿者上门提供各种服务。此模式现已成为附近许多老年人每天必去“打卡”的场所,目前奉贤区这样的“四堂间”总量已达321家。

 

  围绕“乡村振兴”总体战略,上海今年将重点推进镇有“院、所”、村组有“点”目标的实现。每个镇(乡)至少有1个标准化养老机构;村组推进“睦邻点”建设,年内新增700家,到2022年全市睦邻点总量不少于2500家。